天天小说网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一章 光荣退伍

起床号吹响的时候,宁向东吓得一屁股坐起来,待看清楚尖刀班里的状况时,才长出一口气,重新躺倒在床上。

老兵们早已离队久矣,整个机炮连只剩了他一个人。

口渴的要命,闭着眼伸手在桌子上摸水杯,却摸到了一个酒瓶。

昨晚一场宿醉,喝的太多了,这会儿感觉头疼的要命。

本想再躺一会缓解身体的不适,结果却又迷迷糊糊睡了过去,还做了一个乱七八糟的梦,梦里又回到三年前,音乐老师叫自己去办公室的时候。

“就是这个孩子,洞箫吹的很不错,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音乐老师指着他,对几个穿军装的人说。

几名军人就让宁向东现场吹一段。

他想了想,就春江花月夜还算拿手,于是吹了开头的一段。

军人们频频点头,看样子很满意。

宁向东暗暗汗了一个,其实就会头一段,再往下能吹,技巧就很烂了,只能把曲子顺下去,却没了韵味。

当知道自己的孩子被部队看上时,宁家父母一时不知所措。

宁父当了一辈子老师,这时候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部队征兵,是公民的义务,他不会拒绝,可文艺连是什么兵种,是战士还是军官?以后一直吃军粮?还是干几年就退役?退役了怎么办?分配工作还是继续上学?

宁母才不管那么多,一想儿子要远离家乡去当兵,当时泪就下来了,坚决不同意。

自己妻子在部队同志面前哭哭啼啼,大学教授宁鉴良犯了尴尬症,很严肃地对妻子说:“霍敏芝同志,保家卫国也是老百姓的义务!部队看上咱们的孩子,这是宁家的光荣,再说,七师又没有多远,从并原到南榆,也就二百多公里,想孩子了随时去看不就得了。”

部队同志听到宁教授嘴里开始跑火车,连忙接过话头,先是高度赞扬了宁父的觉悟,同时提醒宁家,到了部队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是想看孩子就能看的。

文艺连的人给宁母解释了连队日常的正课内容,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才进行专业训练。

就这样,办妥了武装部的交接手续,一个星期后,宁向东到七师师部的文艺连正式报到。

宁向东当时才十五岁,青春期还没开始,身高才一米五五,结果一到连里,军装没有合适的,六号服穿在身上也像穿着袍子。

管后勤的副连长看了一个劲摇头,向装备库调拨也没有比六号还小的,幸好女兵班副班长季君珍学过裁剪,一口气把冬夏两套常服全改了,宁向东才算有了军装,只是军帽一点办法也没有,戴在头上来回晃荡,只能先凑合着,好在文艺连戴军帽的场合不多。

只是有一次师参谋长在作训室的窗户前,无意中看到去开水房的宁向东,不禁很奇怪,问身边的作训参谋:“那个小孩子,戴的是草帽吗?”

我军的文艺部队在战时,为了活跃部队气氛,鼓舞指战员士气曾经起到过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始终保留了这个编制。

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期,军委开始着手部队改革,撤销了文工团的编制,宁向东所在的七师,才将团编压缩成了一个连。

师参谋长听说宁向东是文艺特招兵后,冷冷地哼了一声:“招个娃娃进来,简直乱弹琴,我看这个文艺连留着一点意义也没有!”

第二年春训开始前,文艺连正式解散,男兵一律下到班排接受集训,女兵全部分配到通信站,每天练习爬电线杆。

当一九九零年的阳光,透过窗户前的树影,斑驳地落在宁向东脸上时,他终于醒了过来。

昨晚,自己的老班长邓建发也正式退伍了。

老班长是服役七年的老兵,退伍命令下来后,团政委周绍智专门找他谈了话。

邓建发的老家在河南一个挺艰苦的村子里,从入伍那天起,就打算留在部队不回去了,谁知道,一场兵当下来七年,考了四次军校也没考上,想转个志愿兵,也一直没有机会,最后只好服从命令,光荣退伍。

昨夜,宁向东从军人服务社买了一瓶酒和袋装花生豆等几样小菜,俩人喝了顿硬酒。

邓建发倒了一晚上苦水:“你知道吗向东,我走的时候,全村人对我高看一眼,就等着我穿上四个兜干部服回去……”

“我比不了你啊,你们城里兵回去就有工作,还都是正式工,可我呢……”

“虽说你是文艺连解散后分到班排里的,没经过新兵连集训,除了队列训练,器械、战术、射击样样不行……”

宁向东尴尬地笑了笑,拿起烟递给老班一支,自己拿一支。

“可你娃脑子聪明啊,就凭着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考核,就拿了师嘉奖……”

宁向东划着一根火柴,给邓建发和自己点上烟。

烟是阿诗玛,算是名烟了,一云,二塔,三中华,最不好抽阿诗玛,可就算在名烟里排最后的阿诗玛,一盒的价钱也是宁向东一个月的津贴费,平时只敢抽两毛钱的登月,这是发了退伍补助,才敢奢侈一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茁壮的草根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