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倭国日本。
昭和11年(公元1936年)2月26日午夜,气寒冷,雪花飘零。
秩父宫亲王雍仁在野田纠夫将军拥戴下发动暴乱,企图夺取皇位。
取裕仁而代之这个念头由来已久。
所以逼宫前,雍仁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绞尽脑汁将所有一切考虑周全,准备得非常充分,可谓算无遗策,百密而无一疏;只是谋事在人成事在,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意外出现,将他的千秋美梦变成了一枕黄粱。
而裕仁万万未料到,他这个亲弟弟会纠集人马起兵作乱,逼迫自己禅位;也万万未料到,正当他夫妇二人陷入绝境回无力之际,那少年大显惊之技,斩妖除魔擒王,力挽狂澜;更万万未料到,自己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的大日本帝国,会逐渐无形地葬送在他的手郑
裕仁是第124代日本皇。
雍仁发动暴乱时,他正在吹上御所内宫埋头悉心忙于国事,还未来得及就寝。
皇后久弥宫良子在一边尽心尽力照料他。
虽然通宵达旦,眼睛涩兀,面容略有疲惫,但他将五官埋在久弥宫良子端过来的热水盆中浸润片刻,擦拭干净,喝了姜汤,活动一下筋骨后,整个人立刻变得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他从案几上拿着一张纸,一边瞧着,口中一边啧啧称奇。
久弥宫良子微微一笑,躬身:“敢问陛下,何事如此欢心?”
裕仁赶忙扶起她,将手中纸递给她:“皇后你看哪,一篇绝妙的好文章!”
久弥宫良子伸手接过,轻移莲步,借着灯光细瞧,只见纸的最顶端眏着三个遒劲大字:治国论。
正文开篇这样写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子,得乎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是故得民心者得下;下既得,必依民心而治之,百姓富足,四海升平,夜不闭户,社稷可安如磐石……”
原来,两个月前,为了选拔可用之才,裕仁经过认真思考,结合江户时代的“学问吟味“制度和明治初期的“进士及第”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科考。
科考题目既简单又复杂、既简明又深远:论治国。
经过层层阅卷层层筛选,最后有十人十篇优秀文章呈献进皇宫,其中这一篇“治国论”尤为突出,一下吸引了他眼球,阅罢,不禁大为称赞。
这一篇“治国论”,并非建议君王如何运用各种阴谋诡计和毒辣手段来独霸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是以极大的耐心讲最高领导者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立意新颖,道理清晰,简单明了,浅显易懂,久弥宫良子自然明白。
但她却抓耳挠腮,有些腼腆地问:“陛下,恕妾身才学浅薄孤陋寡闻,这个孟子是本国哪朝哪代的大人物?”
裕仁微微笑着:“皇后,这个孟子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鲁国人,一位在世界上非常有名气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就源自他口。”
久弥宫良子自言自语地道:“原来是中国的老夫子。”
却又显得满脸迷惘疑惑,将试券上下左右认真看了一看,只见右上角写着一个编号:8888,其它什么也没有,于是便心翼翼地问:“陛下,这一次科考海选,莫非有中国学子参加?”
裕仁摇摇头。
久弥宫良子甚是不解:“哪为何……”
裕仁回道:“朕刚刚打电话问了一下,这篇‘治国论’的作者叫大竹三郎,是朕的好友、黒龙会元老佐滕雄一关门弟子,其父母在中国经商时所生,由于生意繁忙,常年东奔西走,无暇顾及,故而寄养在一大户人家几年,幼时饱读私塾,极为聪慧撩,因而他在文章中引用中国古代的一些名人名言也是可以理解的。”
久弥宫良子甜甜地一笑:“原来如此。恭喜陛下慧眼识珠,这篇‘治国论’写得极为透彻,没有半句庸言废语,着实生动,果然是治国理政之良策,真是好得不得了。”
裕仁咂着嘴:“只是不知这个大竹三郎生得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五大三粗、还是白面书生……”
久弥宫良子呵呵笑了起来。
裕仁嗔她:“笑什么笑?”
久弥宫良子略一欠身:“陛下,又不是挑选驸马,您关心他这个干啥?”
裕仁也忍不住一笑:“朕随口一而已。”
又道:“假若他生得一表人才,又假若朕有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公主,朕倒真愿意招他为驸马。”
久弥宫良子:“您已下旨,今上午要诏见这个大竹三郎,他生的是俊是丑、是聪明还是傻瓜,到时候一见便知。”
裕仁点点头,伸手取过她手中试券又看了一遍,接着沉思了片刻,:“好是好,只是这个大竹三郎在文章中遗漏了一点东西。”
久弥宫良子怔了怔,轻声问:“遗漏了什么东西?”
裕仁缓缓地道:“皇后,自朕登极以来,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国力持续增长,军力越发强大,日不落帝囯已经成为全世界一大神话;但本国实为一岛国,孤悬海外,面积狭,气候恶劣,土地贫瘠,资源稀疏,物产不丰,如何能长久地养活亿万兆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英雄传说之覆灭帝国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