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王朝平南中路建州府碧浦县有个村子,叫做临海村。
村子东南两面距离南海各有二里远,周围是连片的沙滩,间或散落着几座礁石。北面三十里外是连绵几百里的碧夷山脉,西面是一条从碧夷山脉横向分出来的山岭,村民们叫它梧桐岭。
梧桐岭伸入南海中几里后嘎然而至,形成一片高达百丈的断崖,人称百丈崖。
村子就建在梧桐岭山脚下,大约有三百户人家。
一条南北走向的丈八宽小街,把村子分成东西两部分,村东住的大多数是渔民,村西住的大多数是猎户。
大概是因为出了小街往北十五里连着官道的缘故,小街的名字就叫做“官街”。
官街两旁是药铺、铁匠铺、肉铺、鱼行、米店、菜摊子……各式营生应有尽有。
与官街交叉的有二十条巷子,村东村西各有各的叫法。
东边的巷子多叫做“鳌头巷”、“鱼肚巷”、“龙吟巷”……西边的巷子多叫做“马尾巷”、“羊肠巷”、“鹿鸣巷”……一听就很有特色。
鹿鸣巷在官街中段,巷子最西边那座有三间正房和一间东厢房的朝南小院,就是陈孚的家。
陈孚没有兄弟姐妹,三岁时娘亲得病去世了,父亲陈玄既当爹又当娘,一边打猎一边拉扯着他。
好在碧夷山上猎物很多,陈玄虽然偶有小伤,但总算经常有收获。父子俩不仅衣食无忧,还存下些钱,在七岁那年的正月供他上了学塾。
陈玄闲暇时,还教陈孚练一套名为冲霄拳的拳术。这在临海村也习以为常,村里大多数是渔夫和猎人,不管是跟海里的风浪较劲,还是跟山里的野兽搏斗,都要有一副好身板,所以村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修道或者练武。
就这样陈孚一边读书,一边练拳。不出意外的话,陈孚读完学塾就会跟着陈玄上山打猎,将来子承父业。或者读完学塾读国学,读完国学读太学,然后走上仕途。
无奈天有不测风云,陈孚十岁那年夏天,陈玄被两个打猎的同伴抬回了家,已经奄奄一息。村里的郎中齐着力来看过后,摇了摇头,只帮着擦洗身上的血迹,没有开药方。
陈孚后来才知道,原来陈玄在碧夷山里打猎时,遭遇了一只妖兽。那时陈玄和同伴们都已分散开来,孤身一人,抵挡不过,虽然重伤了那畜生,自己也被打落悬崖。同伴们在约定会合的地方没有等到他,就四处寻找,最后在崖底发现了他。大伙儿让两个人把他抬回村,其余的人循着妖兽的血迹,当天就找到那畜生,合力把它宰了。
临终前,陈玄拉着前来探望他的一位老者的手,哀怜地看着陈孚,断断续续地说:“孩子太小……孤单一人……还望您老……多照看!”边说边看向那位老者,眼神里满是祈求。
老者是位渔夫,名叫宋渔歌,陈孚平时都称他宋爷爷。他是村里最年长的人,没有人晓得到底多少岁了,村民们都很尊敬他。
宋渔歌握着陈玄的手,沉吟了一下说:“我会传他一些安身立命的本事,你放心吧。”
陈孚在陈玄勉力凝聚起来的目光下,恭恭敬敬地向宋渔歌磕了仨头,直起身来,看到陈玄闭上眼睛,手一松,头一歪,就此长眠不醒。
把父亲埋葬在娘亲的坟旁后,陈孚也从学塾退学了,虽说家里还有些钱,终究不能坐吃山空,他得找个营生。
陈孚不知道自己该干啥,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跟宋爷爷出海捕鱼比较妥当。宋渔歌却说他年纪还小,经不住海上颠簸,过几年再跟去讨海,让陈孚暂时先上山采药,卖给齐着力。
之后,宋渔歌就带着他在梧桐岭和碧夷山上转了半个月,认识了一些药材。下山后,宋渔歌跟齐着力要了一套《碧夷本草志》给陈孚,让他以后自己对照辨别药材。
又过半个月,宋渔歌说要出海,临行前一天,他带着陈孚来到百丈崖顶。
百丈崖就像一块被劈走一半的大石头,崖壁是一整面笔直的石壁,崖顶也是光秃秃的一片石坪,边上长满梧桐树。
两人站在石坪上,宋渔歌对他说:“孩子,你家就剩你这根独苗了,宋爷爷希望你健康长寿,给老陈家传宗接代。在这世上,要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最好的办法就是修道。能不能成为一个修道者,取决于你有没有气感。”
“气感是对天地间存在的元气的感知。有了气感,才能知道周围元气的多少、强弱,掌握元气流动的规律,并能与之沟通,引导它,驾驭它,也能将它吸纳。”
“元气是一种生命能量,修道者吸纳大量元气加以炼化,能够让自己变强、脱胎换骨甚至长生不老。”
“长期修炼导引功才会有气感,一般要五年左右,快的也要两、三年。只有那么几个天赋强者,天生就有气感。但是,绝大多数人则终生无望。”
“有了气感,就表示你已经进入修道的第一层境界:明元境。”
说完上面这些话,宋渔歌便传授陈孚一套导引功的口诀,也没说这功法的名称是什么。等陈孚记住口诀后,就当场示范给他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剑遮天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