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1章 为什么有人说三国演义误导了大众对历史的认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是一个在英雄暮年充满绝望的书,对于三国来说,存在太多悲伤的故事了,比如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常有人说老不看三国,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少年读三国,读到的更多的是豪爽,而老年人更能品出其中的悲凉,徒增伤感,说到这,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说少不看水浒?

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吗?

少不看水浒,这个好理解。

少年涉世不深,看不懂水浒里的黑和人情世故。他们看水浒传看到的只是浮于表面的打打杀杀和江湖义气。容易走极端。

男不看西游,这个大家可能觉得有点不能理解,西游记就是讲的5个光棍,跑到西天,一群光棍那里搞来经书。回到大唐再交出更多的光棍来,都去做光棍了。老婆咋办呀!

女不看红楼,对于女性来说,本来就是多愁善感的,红楼梦里大多都是因缘叹息,女子看多了可能更进一步增添忧愁和悲伤,不过本人认为,这些只是一种说法。

四大名着每一部都是精神食粮,想看都可以看,三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他是一个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乱世。而三国演义完美的展现了这一段历史。书里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三国时代的权谋相争。《三国演义》并不单单是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部讲述权谋的教科书。

通过熟读三国,从中得到教益,可以少遭受些社会的毒打,很多人说三国演义误导了大众对历史的认知,那么为什么他能达到这个地步呢?因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尊重原着,写的最认真,考据最仔细的同人作品。

书里真实的成分太多,而虚构的要素太少,最牛的是这部同人作品比原着三国志火的多,甚至到了带火原着三国志的地步。为什么三国志到现在热度依旧很高?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归因于三国演义,当然三国演义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但这本书对很多人来说,是三国时代的启蒙老师。大家想想,为什么五代十国就比不了三国志的热度呢?都那么乱,都有那么多英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有多少人能把那些枯燥的三国志、资治通鉴读下去。

网络上那些以“三国演义误导人,这才是正史”为结构,写的三国揭秘文章,其对三国历史的整体认知,98%以上更不如三国演义,不但如此,其包含的历史观更是良莠不齐。

如果让这些二手地摊历史去代替三国演义的话,只会更大程度上误导人们对三国的认知。这本书讲的名家很多,能不能讲好,我也不知道。但是秉承着咱们一贯的原则。不求融会贯通,但求一家之言,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若有不同,求同存异。如有错误,多多包容。若是很好,点赞分享。咱们废话少说正式楷书。

《三国演义》开篇,大家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桃园三结义,但是大家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结义的吗?三国故事的起点是什么?汉朝灭亡之前又发生了哪些灵异事件?

话说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国七雄争霸,始皇归于一统。秦灭之后,楚汉相争,霸王乌江自刎。刘邦一统天下。后来王莽维新,光武忠兴,天下复归于汉,传至献帝分为三国。汉享国运四百零七年,起起落落。终归还是土崩瓦解。

说起这背后的原因,《三国演义》认为归根到底还是人出了问题,汉亡的锅必须让汉桓帝刘志和汉灵帝刘弘背起来,那么他俩到底做了什么错事?四个字概括就是,宦官专权。

从36岁的汉桓帝,在后宫操劳过度去世之后,皇位传到了年仅11岁的汉灵帝刘弘手中,十几岁的小娃娃懂什么?拳柄自然就到了宦官手中。而其中最耀眼的就是,有拥立之功的曹杰。就是他带人迎接汉灵帝刘宏继位的,曹杰太猖狂了,辅政大臣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藩就看不下去了。以前太监欺负我们,我们忍了。现在新皇帝来了,太监还欺负我们。新皇帝不就白当了。

于是他们就想到了清君侧,但是情报工作没做好,被曹节反杀,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安全感。而宦官作为一个不完整的人,那就更需要安全感了。为了提升安全指数,宦官集团结成攻守同盟,团结就是力量,谁敢叫板,都要杀。秉承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掉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治国原则。大汉真可谓是蒸蒸日上。灵异事件层出不穷。

建宁二年,汉灵帝在温德殿上朝,忽然狂风大作,天降青蛇,吓得君臣四处逃散,这绝对是吉兆。古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今有汉灵帝刘宏见青蛇吓尿。大吉大利,须臾青蛇不见,开始了大雷大雨,还伴随着冰雹,吓到半夜方止,毁坏房屋无数,好事。房子坏了就得重建。百姓就得买房,房价就得涨,经济不就拉动起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细品三国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