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山在邓城当县令。
李力在襄阳当县令。
唐律空降在谷城县当县令。
他俩和唐律都是兄弟。
因为一件麻烦案子,出了人命,毫无头绪,于是靳山请唐律过来帮忙。
他俩在商谈如何处理。
“嗯,言之有理,老弟所说很有道理!”靳山说。
“你看,樊小城和襄大阳本来为小事吵架,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有世仇。不能化解,不能原谅,其实都不明白,有什么仇恨?简单粗暴能达到目的,就不会动用文明高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唐律说。
“可不是么,本来没多大个事,完全没必要。本来两家有仇,到了下一代,就该消解掉仇恨,谁知道,仇恨还继续继承。这个矛盾不是一下子就解决的。”靳山说。
“那后来怎么样?”
“后来不知怎么了,襄大阳的父亲瞒着家人,悄无声息地来到樊家,敲开了大门,拦都拦不住,硬往樊家闯,进来之后,不说话,干实在的,见了东西,不管贵贱,一通乱砸,不顾一切,见人就打,十分疯狂,一大早,就将樊家的家具摆件全都砸烂,人全部打伤,虽不致命,可也令人恶心。这个行为完全触犯众怒了,大家一齐动手,七手八脚上前揪襄父,襄父爆发力很强,拼命反抗,孤注一掷,竟然抓不住,大家一看东西被砸得稀烂,个个都义愤填膺,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都带着气来狠狠揍这老头,也忘了他是老头,因为襄父的力气很大,超常发挥,让人人害怕,不过,为了避免更大的破坏,他们也豁出去了,宁愿让人受伤,也不让东西被破坏。他们揪住了襄父,将襄父团团围住,还没伸手去认真着力去打,襄父突然口吐白沫,歪倒在地,直挺挺的,一伸腿,一仰脖,眼睛暴突,倒地身亡,心跳停止,呼吸全无。樊家一见出了人命,顿时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家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哪怕再令人讨厌,也是一条命,现在命没了,要说清楚为什么没了。这是令人无比头疼的事。”
“那后来呢?”
“后来?樊家的人慌了,不知怎么办才好!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外面有人吵吵闹闹的,一看,哪壶不开提哪壶,不想和襄大阳发生冲突,结果还是发生冲突,他们急匆匆闯进来,口口声声要找襄父,原来他们早晨起来就发现他们的父亲不见了,想起来昨天襄父的说法和种种表现,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觉得大事不好,于是急匆匆地前往樊家赶,一边赶,一边喊人,包括襄家的弟兄,包括堂兄弟们,一边喊着襄父,直接冲进来,看到地上躺着的正是襄父,直挺挺地横在地上,襄大阳一伙人开始嚎啕大哭起来,樊家人无计可施,呆立一旁,手足无措,襄大阳还是见多识广,抓住了樊小城的衣领,在众人的帮助下,两家人齐刷刷地赶到这里来告状。”
“哦,原来是这样!那怎么办呢?”唐律问。
“愚兄就说,邻里之间,本应和睦相处,有小事尽快解决,小矛盾立马解决,小问题立马处理,不要等到问题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复杂的时候解决,就像小病,要马上治疗,就不会酿成大病,只有彻底清查了,就没有隐患。现在竟然闹出人命,上头有令,命案必破。大家都不能忽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问题不马上解决,就会酿成大错。”靳山说。
“仁兄言之有理。”
“贤弟过奖。愚兄问樊家是否自认错误?樊小城认错,说不该动手打老人,没想到闹出人命。毕竟老人死在自己家里,就是跳进黄河洗不清,百口难辩,无法说清,这人命官司是吃定了。他还比较聪明,就没有做过多的抗辩,于是愚兄就将他们关押在大牢,等以后再处理。”靳山言道。
“那么,后来仁兄就派人去了谷城?”
“对,愚兄派人去请贤弟来商讨案子,听闻贤弟才破获了一起案子,是兄弟七个杀了自己的母亲的案子是不是?”
“是的,那个案子和这个不一样。那个等于借刀杀自己,然后再进行栽赃。案子比较简单明了。”唐律说。
“愚兄看来,那个案子更不容易,说出去别人的都不信,怎么可能呢?兄弟几个弑母,相当于大不孝,案子引起全国讨论,连圣上都可能坐立不安了,如果人人都这样,那不是天下大乱了吗?”靳山说。
“事实上,那位母亲,经过调查发现,她多年有病,好几个郎中都能证明,她得了治不好的病,她也知道自己的病情,不想拖累儿子们,就让儿子杀了自己,然后栽赃诬陷,这样,一举两得,可以报仇雪恨。这样的母亲不算是好人,就是临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是坏蛋。不值得同情!这个案子不同,是父亲去给儿子报仇。性质不一样。襄大阳被打了,回家诉苦,父亲看不惯,觉得儿子孬种,被打了,打架打输了还回家说,真不要脸,还不如自己出马,替儿子挽回面子,儿子有了面子,自己也有面子。所以他就去了。”唐律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第一奸相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