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说网

首页 书库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1回:咖啡吧邂逅淳于兰初识于木 谈歌曲侃收藏于木滴水不漏

(当代长篇章回小说)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京城新闻圈风云录(第一部)》

顾雪林

第1回:

咖啡吧邂逅淳于兰初识于木

谈歌曲侃收藏于木滴水不漏

作者的话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写《戴翡翠翎管的男人》这篇小说,我说,我想写写我观察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目前的生活状况。也可以说是想反映一些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

观察一个国家社会各阶层的知识分子,往往能透视这个国家的古往今来,看到这个国家的未来。

有人会说,你为什么不写工人和农民?

我曾在BJHD区的一家小工厂当过8年青年工人;在中学学农劳动时,在BJHD区屯甸大队农村参加过播种插秧、夏收、秋收;其中,冬季挖水渠挑冻土,干了3个多月,两个肩膀从红肿,到能在田埂上健步如飞,尝到了农业劳动之苦。但终究因为这些经历的时间太短,我虽然很喜欢工人和农民,也能同他们打成一片,但并不真正了解他们。

之后,我在一所技校当过几年老师,又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媒体工作了30多年,我是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不敢说了解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但我了解我自己,知道一些身边知识分子的情况,写这些熟悉的人和事,我驾轻就熟!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是我这部小说的名字,可能人们看后会说,为什么不叫《京城新闻圈风云录》?那样不是名子会更响亮一些吗,更吸引读者嘛?

BJ有几百家新闻媒体,记者编辑有好几万人。30多年来,我手中的各报记者的名片,最多时也不过8000多人,当然这些人我们都交换过名片。就是说,还有大部分记者编辑,我不认识,有些人可能见过面,但不知姓名。这个队伍实在有些庞大,写他们的风云录,我觉得有些承担不起。

我只好从几位爱好清代翡翠翎管的记者写起,稍加点染,拉拉杂杂,写出100余万字,掀起首都新闻圈的一角,探窥其中,拾一两件宝贝出来,抛砖引玉,为后来者作嫁衣裳。

当然,我可以引为自豪的是,我这部小说,是第一部百万字的描写京城新闻圈的职场小说,占了这个第一,对我来说,足够了!

读者可能会说,中国今天的知识分子依附性很强,缺乏独立性;中国的中产阶级还处于剧烈的经济收入变动期,还看不清未来发展走向的端倪。

我想,我就写写这些依附性强、处于剧烈经济收入变动期的知识分子又有何不可?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只是时代的参与者、观察者和报道者。有时,我们能随波逐流,抓住机会而有所建树;有时,我们试图改变什么,但最终又什么也改变不了。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总有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常常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第一回:

咖啡吧邂逅淳于兰初识于木

谈歌曲侃收藏于木滴水不漏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BJ《春明晚报》记者淳于兰慵懒地靠在BJ拉宾斯基饭店二楼多功能厅外咖啡吧的沙发上,等待着参加云梦泽国际拍卖公司举办的“林白先生收藏清代翎管专场拍卖会”。

她随意翻阅着手中王浩沅先生写的《清宫秘史》,习惯性地翻到353页,那上面详细介绍了十一王爷给嘉庆皇帝呈上的一张和珅被抄家产的清单,其中写道:“祖母绿翎管十一个,翡翠翎管八百三十五个。”乾隆皇帝当年因为发愁找不到上好的翡翠给一品文官们制作翎管,而不得不发圣旨允许用仿翡翠琉璃翎管代之。而这个和珅,竟然私下收藏有这么多根翡翠翎管,其大胆和贪心可知。

淳于兰不知不觉地把胸前佩带的翡翠翎管拿在手中细细品盘。在她端起一杯卡布其诺咖啡正准备喝一口时,突然发现自己的桌前,不知何时来了一位中年男士,他中等身材,微胖,穿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的兰的确凉中山装,发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的“一边倒”,他手里也端着一杯卡布其诺咖啡,礼貌地问她:“可以坐这吗?”

淳于兰微微点头示意可以。

他坐下以后,从胸前拿出一根几乎满绿的翡翠翎管单手品盘起来,还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居然也是《清宫秘史》。

淳于兰不禁好奇起来,这家伙是谁?他会不会成为自己在拍卖会上的竞争对手?

她赶紧翻看手中的拍品目录,找到一根和对面那家伙佩带的翎管几乎相同的满绿翡翠翎管,底价是185万元。她用红笔在这根翎管前打了个勾,心想志在必得。她手提包里的中国银行白金卡有200万元,准备和眼前这位潜在的对手一较高低。

显然,“中山装”也注意到淳于兰佩带的这根翡翠翎管。不经意间,他轻松地问她:“小姐,你这根是白里俏一点绿翡翠翎管,很适合女士配戴。”

“哦,我丈夫几年前在香港拍卖会上拍的,花了100多万呢。”淳于兰脱口而出说了钱数,显然是虚荣心在作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戴翡翠翎管的男人新闻圈风云录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