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太子之位,实为国本,苟非其人,不可虚立。皇太子桓,性识庸暗,仁孝无闻,昵近小人,德不配位。朕恭天命,属当安育,虽欲爱子,实畏上灵,岂敢以不肖之子,而乱天下。”
“今降太子桓为荆南王,就藩邕州,无诏书不得入京,即刻前往,不得延误。钦此!”
宣旨宦官抑扬顿挫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殿回响,良久之后依旧无人接诏,杨公公侧了下身子,看向跪在地面上的荆南王赵桓,从东宫太子到边地藩王,这种打击他倒是能理解,只是不能耽误了时间。
“殿下,接旨吧,”杨公公悄声说道。
这时赵桓才如梦初醒,直起身子高声呼道,“儿臣,叩谢皇恩!”
送走杨公公之后,赵桓长舒了一口气,“总算能离开这座囚笼了。”
他伸出手,摸着自己脸,仍感觉有几分不真实,只因此赵桓非彼赵桓,而是来自一个新世纪的同名青年,半年前在与一辆半挂车进行亲密接触后,一缕不甘消散的灵魂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一个原来时空没有的朝代。
原主是大周王朝的一名太子,半年前失足落水,染了风寒,奇怪的是,身为一国太子落水后却无人问津,得了这种病,在这个时代只有等死的份儿,多亏自己的生母柳贵妃尽心照顾本该因风寒而死的太子,起死回生,不过虽然人没死,但灵魂却换成了几百年后的人。
不过也多亏了这场风寒,刚刚穿越而来的“赵桓,”趁着卧病在床的时间,学会了这个时代的古语,同时也在不断消化着原主的记忆和摸清这个架空的时代。
赵桓所处的大周朝是一个偏安南方的政权,占据着大江下游,在他的北面,还有两个不甚友善的邻居,一个是游牧民族建立的魏国,和自称继承前朝的齐国,三方连年摩擦不断,都有灭亡一国的能力,但怕被另一方摘了桃子,因此三国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而赵桓要就藩的邕州地处岭南,面积虽大,但山脉连绵,交通闭塞,而且瘴气遍布不说,更有土司割据一方,大周朝只是名义上的占据,仅在邕州有治所,那里的官员也大多是斗争失败发配到此,整日浑浑噩噩,不理政事,真正说话管用的,却是这些僚人土司。
就藩在这种地方,无异于发配了,赵桓本想去求见周帝,自己好歹是他的儿子,发配到这种边荒地带,怎么也要讨些好处才行。不过算了算时间现在应当是早朝,只好先去柳贵妃那里问安。
......
大庆殿,文武百官分立左右,周帝赵元宏头戴十二冕旒,身着红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上,隔着垂珠看不出神色。
一旁的小黄门捏着嗓子高唱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只见文臣班列中走出一人,身着紫衣手捧玉制笏板道,“臣御史大夫,胡高进有本启奏!”
御史大夫掌管御史台,有监察百官之责,见胡高进走出,一些大臣低声私语,“不知御史台又咬上谁了!”
“听闻陛下已经下旨,废除皇子赵桓的太子之位。然太子乃国之根本,陛下妄自废除,不与臣等商议,这是动摇国之根基!”
赵元宏皱眉道:“废立太子,是朕的家事,何须与诸位商议?”
“陛下乃天下之主,家事便是国事,更不要提此等动摇国本之事,”胡高进顿了顿,继续道,“难不成陛下是想册立大皇子为太子?”
“怎么可能!”一提起大皇子,赵元宏有些失声,这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大皇子是当今皇后张氏所出,是他的嫡长子,按理来说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只可惜这位大皇子自小痴笨,整日痴呆傻笑,弱冠之年仍不能生活自理,常常便溺于身。
若是在太平年月,大臣们对这样的副君也就捏鼻子认了,可无奈如今三足鼎立,北方有两个邻居虎视眈眈,将来若是让大皇子继承,只会是取乱之道。
而赵桓虽不是嫡子,但从小表现出来,起码基本的才智还是有的,不至于像大皇子这般。
“皇子桓往日无错,今日却被陛下轻言而废,臣等需要一个说法,不然还请陛下收回成命!”胡高进目光灼灼地盯着赵元宏,同时亦有几名大臣站出附和,今日势要讨个说法。
面对如此较真的臣子,赵元宏也是十分无奈,大周开国不过六十余年,因此臣子们还保持着直言不讳的上进之心。
“二皇子不敬父母,不睦兄长,已有半年的时间未曾去皇后那里问安,不知胡御史满意否?”
一句不知“满意否?”惊的胡高进身形一颤。
“不敢!”而且又是这个理由,胡高进顿时没了脾气,大周以孝立国,不敬父母可是大罪,皇后虽不是赵桓的生母,但在后宫,名义上还要叫一声母后的。
当然若是赵桓在此,定要反驳几句,自己这半年卧病在床,哪里能下床去问安?不过就算他在这里,也无济于事,因为《大周律》里明明白白写了:子告父母,不论父母是否有罪,先杖一百,徒三百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请大家收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